与市场搏斗58年后这只千亿基金终于还是没打半岛体育- 半岛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破“宿命”决定转型
2025-08-10半岛体育,半岛体育官方网站,半岛体育APP下载A股基金在去年下半年才迈过了单个基金经理管理1000亿人民币以上的规模大关。而早在1990年,一代明星基金经理彼得林奇管理的产品就突破了1000亿人民币(140亿美元)。
这只基金就是麦哲伦基金金(Fidelity Magellan Fund,下图为该基金阶段收益率)。
这只成立于1963年的超大型美股基金,在巅峰期基金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但这只基金在股海浮沉58年后,终于决定转型成为一只半透明型ETF。
是宿命,还是规模使然,麦哲伦的58年表现背后是否说明了大型基金的一些终极特点?
今年初,富达投资对外宣布一项“改造”计划:将利用该公司专有的半透明ETF产品平台推出主动管理型ETF。
所谓的半透明,指基金运作依然是主动型管理,但并不像标准ETF每天披露全部持仓股票,而是每个季度披露一次,这样防止其他基金经理抢占策略先机。
富达表态,之所以“改造”麦哲伦基金,主要是考虑到ETF比共同基金的管理费率更低、更高的税收效率和更好的流动性,可以大大降低投资者的投资成本。
强调低成本、流动性、以及主动管理产品的性质合一,或许意味着麦哲伦已经从当年彼得林奇时代的严重偏离主流指数的成长股基金,转换成持仓相对稳定、收益适度增强的弱主动基金。
麦哲伦基金成立于1963年,可谓美国最大养老金和公募基金公司富达集团的投资名片。
1963年麦哲伦基金成立之时,该基金规模仅有2000万美元。1970年代初,美股迎来了“漂亮50”的核心资产行情,道琼斯工业指数更突破1000点重要关口。引发富达基金规模整体暴增。
但之后,美国经济很快开始衰退,并进入大熊市阶段,1974年末道琼斯指数更跌至577点。由于投资情绪极为低迷,麦哲伦基金持有人不断赎回,该机基金规模更一度缩水至600万美元。
1976年,富达集团决定将麦哲伦与另一只1000余万美元的小型基金合二为一,节省成本。
次年这只由 “难兄难弟”基金合并而成的产品,决定聘请年仅33岁的彼得林奇担任基金经理。这开启了一个新纪元。
彼得林奇当时并不为富达内部一致看好,这位满头白发的年轻人,专注挑选中小盘成长股,和当时市场内“漂亮50”的打法完全不一样。
而且,彼得林奇刚接手时,便决定不再接受新的外部投资者,初期投资以存量资金为主,加之他对原有基金经理的持仓进行大换血。麦哲伦基金逐渐呈现不一样的业绩表现。
在彼得林奇管理早期,他主要增配的公司以金融股、娱乐传媒股以及大消费领域的各类股票,并持股股票集中于50只以内。
但随着业绩不断攀升,麦哲伦基金的长期表现越来越好。1981年麦哲伦基金重新向外部投资者开放。1986年基金规模突破50亿美元,1987年8月管理规模增至百亿美元大关。
众所周知,美股在1987年末出现“黑色星期一”,股市出现,麦哲伦基金也损失惨重。
但在彼得林奇的“金手指”操盘下,他精准地在1987年股灾后重仓成长股,基金表现“死后翻生”,
1990年他退休之时规模滚雪球至140亿美元,持有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股票基金,管理十三年的年化收益达29%。
明星基金的离职,让麦哲伦基金的关注度并未下降,投资者依然追逐,在1990年代末的美股互联网牛市中,麦哲伦基金的规模史诗级般的增至1000亿美元。
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麦哲伦基金的规模萎缩到220亿美元。尽管如此,这只1424亿元人民币的基金,仍然是美股影响力巨大的主动权益基金。。
根据富达基金的官网显示,如今的麦哲伦基金以大市值成长股为主要投资对象,又回到了彼得林奇上任前的状态。
此外,最新资料显示,麦哲伦基金如今“专注买本土公司”,99%的仓位投资美国本土企业。
一季度末,该基金前十大持仓依次为:苹果、微软、亚马逊、脸书、谷歌、家得宝(家庭装饰品与建材零售商)、维萨(VISA)、联合健康保险、英伟达。没有一家新兴市场企业。
另外,从行业配置看,相比标普500指数基金的行,麦哲伦显著超配行业,即信息技术公司、通讯服务公司(如下图)。显著低配的行业包括消费者常用品、医疗、金融。
麦哲伦的转型,可能意味着一种投资思维的彻底终结,而或许就是这种思维创造了当年彼得林奇的神话。
这可能也与它的业绩长期不振有关。过去十年,美股演绎了长达十年的牛市。以标普500指数为例,近十年的年化收益高达13.91%。
而麦哲伦基金,如果不计算每年0.77%的管理费,税后的收益(近一年、近三年、近五年、近十年)均跑输同期标普500指数。
如果投资者坚持持有十年,算上投资成本(0.77%/年管理费),跑输指数的“惨烈程度”更加明显。
3、天量规模确实会给投资管理人以巨大压力。以麦哲伦基金历史看,基金规模特别大的时代,是其业绩表现最差的阶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