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才治下工银瑞信基金危机爆发?规模缩400亿有基遭巨额赎回半岛体育- 半岛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

2025-08-23

  半岛体育,半岛体育官方网站,半岛体育APP下载8月22日,沪指时隔十年重返3800点,A股市场成交额突破2.5万亿元,券商高呼“牛市启幕”。

  但在市场普涨的狂欢中,工银瑞信基金却遭遇“逆市寒流”——天天基金数据显示,其公募管理规模从2024年底的8248亿元骤降至2025年8月的7823亿元,半年多时间缩水超400亿元。

  更刺眼的是:张宇帆、蒋华安等明星基金经理密集“出走”,涉及权益、FOF、固收等核心业务;赵蓓等在管基金深陷长期亏损泥潭,多只产品成立4年亏超14%。此外,工银瑞信基金旗下的传媒主题基金甚至亏掉65.55%;

  工银瑞信基金旗下的杨鑫鑫,其管理的工银创新动力股票短短三个月净赎回15.63亿份;与此同时,杨鑫鑫管理的另一只基金工银瑞信精选平衡混合,也出现了5.61亿份的净赎回。

  投资者用脚投票,机构持仓大撤退、个人投资者赎回潮同步上演……这家背靠工商银行、瑞银集团的“银行系公募巨头”,正面临成立以来严峻的信任危机。

  在公募行业,“明星基金经理”是核心资产。但工银瑞信的多位明星基金,以“清仓式卸任”的方式集体离场。2025年1月,张宇帆的离职震惊市场。这位权益投资部“王牌”,曾管理工银新兴制造、工银物流产业等3只产品,合计规模超30亿元。

  其管理的工银新兴制造,2024年回报率达50.28%,位列全市场主动权益基金前三;其投资风格聚焦成长股挖掘,擅长TMT、高端制造赛道,是公司权益业务的“标杆人物”。

  但张宇帆离职后,接任者竟是管理经验不足30天的新人。有市场人士质疑:“工银瑞信的权益投研体系,难道只能依赖‘个人英雄’?一旦明星出走,就陷入断层危机?”

  此外,2025年4月,蒋华安的离任更具“摧毁性”——作为FOF投资部总经理,他一次性卸任9只产品,管理规模达21.39亿元,堪称公司FOF业务的“灵魂人物”。接任者中,既有“管理经验不足30天”的行业新人,也有过往业绩存疑的“黑马”,。

  FOF业务本就依赖“资产配置能力+长期视角”,蒋华安的离场,直接让工银瑞信的FOF布局陷入“无将可用”的尴尬。

  固收曾是工银瑞信的“传统优势”,但2024年8月以来,张略钊等百亿级固收名将陆续卸任,引发连锁反应。

  “固收业务靠‘老将压舱’,但工银瑞信既留不住老将,又没培养出新将。”有行业人士表示。

  明星经理出走的背后,是工银瑞信基金的多只基金业绩的持续崩塌,从赵蓓管理的产品到主题基金,不一而足。

  作为工银瑞信“招牌基金经理”,赵蓓管理的3只产品均陷入长期亏损:工银养老产业股票C(012238):2021年5月成立,运作4年亏27.14%;

  若说赵蓓的亏损是“个案”,工银瑞信基金其他多只主题基金的溃败,则暴露工银瑞信的投研“漏洞”:

  工银传媒指数A(164818):成立以来亏65.55%;工银互联网加股票(001409):亏46.70%;

  新能源主题基金中,工银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联接A/C,成立以来分别亏32.94%、33.57%,而同期新能源车指数反弹超20%——基金经理的“择时择股能力”遭严重质疑。

  多位明星基金经理,部分基金持续的业绩亏损,似乎引发资金的“用脚投票”。400亿规模缩水的背后,或是一场信任危机。

  对比同行: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公募规模增长5%,工银瑞信基金管理规模却逆市下跌,成为“反向指标”。

  这其中,机构投资者的“嗅觉”最敏锐:工银创新动力股票(杨鑫鑫管理):机构持有比例从67.19%降至62.21%,净赎回15亿份,机构用“真金白银”投票;

  头部公募(如易方达、华夏)规模逆势增长10%~15%,工银瑞信却缩水4.8%;同行通过“股权激励+事业部制”留住明星,工银瑞信基金的基金经理却持续失血。

  工银瑞信的困局,最终指向公司治理层——董事长赵桂才、总经理高翀,均出身工商银行体系,行政化管理基因深刻影响公司运作。

  赵桂才1990年加入工行,历任商业信贷部、工银巴西、工银租赁等岗位,2013年起主导工银瑞信,擅长“银行体系化管理”;高翀2000年加入工行,历任总行办公室、资管部、上海分行,2021年加入工银瑞信,延续“银行式风控+行政化考核”。

  在银行体系,“稳字当头”是核心逻辑;但公募行业需要市场化竞争、人才驱动、业绩导向——两种思维的冲突,已成为工银瑞信的“内耗之源”。

  “张宇帆们离职,本质是‘用脚投票’——在工银瑞信,他们是‘打工者’;去私募或同行,他们能成为‘合伙人’。”有业内人士表示。

  2025年6月,瑞银集团承接瑞信股权,成为工银瑞信第二大股东(持股20%)。但外资与本土的“战略博弈”,或进一步加剧内部矛盾:

  例如,瑞银可能要求“提升投研国际化水平”,推动QDII、跨境FOF业务;而工行系管理层更倾向“坚守本土、稳健为主”,聚焦固收+、养老FOF;文化冲突直接体现为“人才去留”:部分基金经理因“职业规划不匹配”(如国际化要求)选择离职。

  “瑞银入股本是机遇,但工银瑞信既没学到外资的‘投研精细化’,又丢了本土的‘资源优势’,两头不靠。”一位行业分析师直言。

  当沪指站上3800点,工银瑞信的400亿规模缩水,早已超越“业绩波动”的范畴——它是人才流失、投研失效、管理滞后的集中爆发,更是市场信任的“流失记”。

  基民的亏损、人才的流失、规模的崩塌,最终将拷问:谁该为这场信任危机买单?

  在赵桂才和高翀治下,这家银行系公募巨头或需要打破“行政化管理”的桎梏,建立与业绩强绑定的激励机制;重构“平台化投研”体系;平衡“外资国际化”与“本土资源”的战略冲突;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客服热线: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QQ:1234567890

Copyright © 2012-2025 半岛体育- 半岛体育官方网站- 半岛体育APP下载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